除了內卷、躺平外,今年最火的詞語就是“碳中和”“碳達峰”了。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
那么,這對冷凍冷藏企業有什么影響?冷凍冷藏企業行動的方向在哪里?
首先,我們先來簡單了解兩個概念。
什么是“碳中和”“碳達峰”?
碳達峰:指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增長在某一個時間點達到歷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中國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是將一定時間內,全社會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實現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的過程。中國承諾,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為何能成為國家戰略?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他表示:“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國家領導人講話的方式宣布碳中和的戰略目標。
2020年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方式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征程》的重要講話,進一步明確了碳中和的具體目標。
2021年3月12日,中國“十四五”規劃全文發布,要求落實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等。
2021年6月22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發布了《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公告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負責組織開展全國碳排放權集中統一交易。全國碳交易市場將正式開啟。
中國全國性碳交易系統的全面啟動,意味著經過10多年地方性碳交易市場的探索和實驗之后,全國性的碳排放配額交易將成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冷凍冷藏企業在行動
制冷行業和環境保護息息相關,不管
冷庫、機組,壓縮機,還是制冷劑,能耗約占總能耗的88%。那么,在“碳中和、碳達峰”目標下,制冷企業行動目標是什么?
1、調整氟化工產業結構
2060年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是減少氫氟碳化物(HFCs)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擴大環保制冷劑技術應用。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氟化工行業挑戰與機遇并存。
據了解,我國將從2024年開始把HFC(氟碳類制冷劑)消費量凍結在基線以下。這就要求氟化工企業重視HFC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合理把控,為即將到來的HFC物質削減作準備,做好產品的迭代更新。
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全國范圍內統一上線運營,永和的碳配額轉讓業務或將獲得突破式增長。同時,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制定的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的規劃之下,氟化工行業的環保門檻也會隨之提高,作為有環保基礎的永和股份將進一步鑄寬環保安全的護城河。
2、智能化提升制冷產品效率
專家指出,解決氣候變化的核心在于能源和效率,而能降低能耗、提升效率的數字化技術是碳中和破題的關鍵,未來綠色化與數字化將相互促進,驅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是一場硬仗,其關鍵還在于節能技術創新。碳中和作為世界性問題,所有企業與人都不能置身事外。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制冷不遺余力開發創新產品以及系統化解決方案,為國家能源戰略做貢獻,收獲綠色未來。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